琵琶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相由心生

已有 461 次阅读2009-9-3 08:05

 有一次和一个信基督教的朋友聊天儿,我随口说道:“你们信教的人啊…”他微笑着更正我:“叫我们有信仰的人吧。”我笑,自然也改正。后来想了想,他应该是对的。他过着自己的日子,平常的生活,一样的吃饭睡觉进超市买东西生气吵架,看起来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他的心里,有了一种东西做心灵的依托。叫教徒自然不合适,叫有信仰的人确实恰如其分些。 cchere AleaJactaEst
  这个朋友人长的一般,甚至有些不够符合一般人的审美观,却是我喜欢接触的朋友之一。他不怎么起眼,没有什么神采一类的东西,却令人一见难忘,仿佛有种特别的味道在,待你想说却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或许应该说是个有自己独特气质的人吧,和如今大多数人不同。大约是因为他有信仰吧。 cchere AleaJactaEst
  古语云:“相由心生”,说的就是人的气质相貌会跟着你的心态境界的不同而改变。不管信仰什么,上帝也好,佛也好,老子孔子也好,心里有了底子,自然气定神闲,人就不同了。孟子讲“心相”,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记得以前去参观烈士陵园,颇惊奇于许多照片里的人样子极丑而气势逼人,那种气势不是来自于现今的目中无人那些,而是凛然的正气。他们眼神饱满,令人不敢逼视自惭形垢,较之如今许多样子俊秀却令人视之生厌的所谓“男孩”,不可以道里计。那时侯并不明白,现在想来,应该是心中有信念的缘故了。那个年代,国仇家恨,出门的都是有志青年,心里憋着一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劲儿。 cchere AleaJactaEst
  志者士之心也。如今的教育,虽然较之古代完备了许多,在“养志”方面,却是差的多了。
  
  在这世上,总有些放不下的人放不下的事,实在是“人间没个安排处”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何是好?找一个心灵的寄托,怎么说也是个好办法吧。现在总是推出许多心理调节术,让人自信什么的,其实哪个比信仰管用呢?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人心不过是那几样事儿,何苦劳动如许多的理论和理论家。
  记得多年以前,应该有十多年了吧。有次乘火车,斜对面坐了一个道士,一身布袍,很破旧了,却洗的很干净,头上挽了一个髻,肃着一张脸,一副浑然世外的样子。我旁边是两个年轻的兵,时不时看那个道士一眼,偷偷乐着、笑话着那个道士,却并不着意掩饰。那时侯我还年轻,还有些气盛,就对那两个年轻兵说:这位是修道之士,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你们应该尊重一些。那两人很诧异,打量了我几眼,大约是觉得我是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就没和我计较,但是终于不乱笑了。那道人却仿佛什么时都没发生,依旧一脸肃然。后来那两个年轻人下了车,我便坐到了道人对面。那道士展颜一笑:“一干妄人,何必计较。”声音中正平和和缓悠长,果然是有修为的人。于是我们聊起来,颇为投机。他既不愤世嫉俗,也不自命清高,言语间于世间事极是中肯,只是对宗教政策颇有微词,说道本来是清净修为之地的寺庙道观都变成了吵吵嚷嚷的小市场。 cchere AleaJactaEst
  临别时我请他题字留念,他圆珠笔却用握毛笔之势,几个字写的四平八稳,丝毫不受火车震动的影响,显得功底深厚。我赞叹,他却微笑:“练字只为练心,小道而已。字是有些样子了,心却差的远。”我忍不住跟着他微笑,却不知如何作答。那时侯的我,毕竟于修行一事一窍不通,可惜了向他请教的机会。 cchere AleaJactaEst
  后来在红尘里兜兜转转,迷惘时常常会想起他,几次拿起电话,终于还是没有拨出那个号码。毕竟,自己是学不来他那出离世间的本事的。
晚间胡乱翻书,看到曾国藩的相人秘诀,主要有下面几则: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宇,富贵看精神;若要看条理,只在语言中。当然他留下的“冰鉴”里细则多的很,不过总的来说还是重神不重形,重内在不重外在。当年他领导的湘军里人才辈出,撑起了大清帝国的半壁江山,他自己也成为清朝第一位得以善终的汉人封疆大吏,应该说和他过人的观人之术是分不开的。
  其实,这样的相术已经不是一般的江湖术士看看眉眼的相面之术,而是近乎孟子所说的“心相”,所以被用来经国济世,而非预测吉凶之类下九流的用法了。
  孟子看相的重点在于眼神和气质。眼中既然有“神”,自然是要从内在透出来的;气质更是说不清楚的一样东西,要靠高明的感觉才能明白了,当然此气质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气质还是有些不同的。
  确实,一个人的相貌往往出由先天,难以自己决定,虽然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做整形手术,还是要以面部的骨形为基础,不能乱来。当然佛学里说那也是由自己前世决定的,不过这样的说法我们无法举证,就不去讨论它的真实与否了。毕竟前世给佛像上金漆今世的皮肤就呈金色这样太过直接的推论更类似民间的想象,而不太象科学的论断。至于前世在佛前献花,后世就可以变的漂亮如此浪漫的想法则不妨信其有,这样互惠互利的事情给人的感觉着实不错。尤其对于爱美成癖的一些女士们来说,虽然渺茫了些,也实在是令人激动的事情,若是有心人觉得此生无望或寄希望于他生,不如多行此事,于己于佛都是无害有益的。当然,如果今生就可以有现前的效果,估计情人节收到的花都会跑到佛菩萨的座前去了。  

  记得以前看“五四”时青年人的照片,看先烈们的遗照,没几个象样子的,按如今的标准,酷、帅是与他们无缘的。就拿名扬天下的张学良来说,当年看起来也更象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不象执掌天下兵马的第二号人物。然而看他们的照片,尽管有很多人一脸的乡土气息有些人甚至可以说非常难看,却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无他,眉宇间有一股凛然的英气逼人,让你不得不承认此人异日绝非池中之物。这大概就是曾国藩所说的气宇和精神了。
  
  一个和心相有关系的故事,是以前提到过的海鸥。在玄学里,一个人的思想是会改变人的相貌的,再玄的是人的思想会改变他周围的场,最玄的是人的一个念头就可以让他周围的世界天翻地覆,当然那就不是一般人能感觉的到的了。这些说法我们同样无从证明,听过了就算,就当是个笑话罢了。很多时候动物对外界的感受能力是人望尘莫及的,那个人开始是没有坏心的,所以海鸥们对他也毫无惧意,大家和平共处。一旦他动了坏心思想抓海鸥了,在他周围有些东西就变了,海鸥就感觉到了,远远的看到他就飞走了,再也不会信任他。
  另外一个和“心相”有关的故事,说的是赵宋时的缘德禅师。(文字简白,录在下面,不翻译了。)
  本朝遣帅问罪江南,后主纳土矣,而胡则者据守九江不降,大将军曹翰部曲渡江入寺,禅者惊走,师淡坐如平日。翰至,不起不揖,翰怒诃曰:“长老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师熟视曰:“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邪?”翰大奇,增敬而已。曰:“禅者何为而散?”师曰:“击鼓自集。”翰遣裨校击之,禅无至者。翰曰:“不至,何也?”师曰:“公有杀心故尔。”师自起击之,禅者乃集。翰再拜,问决胜之策。师曰:“非禅者所知也。”
  一个人的心里有杀气,鼓声里都可以透出来,这样的“心相”实在是玄妙的没办法用语言来说明了,怕也只有参禅的人能明白了吧。
  这位禅师的死也颇有趣:
  太平兴国二年十月七日,升堂曰:“脱离世缘,乃在今日。”嘱令门人累青石为塔,乃曰:“他日塔作红色,吾再至也。”言讫而逝,谥道济禅师。
  不知道这位老先生的塔还在不在,有没有变了颜色,也不知道如果变了的话,他已经化作了哪位古人,以他的修为,想必一定是位名人了。
  

心为相本,看心知相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反过来说,纵使他现在满脸福相,如果他不知行善积德,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福相便会逐渐消失。所以,心是面相的枢纽,看相不如看心。
  人的心相有三十六种:
  明知当官辛劳,却仍然愿意为人民的公仆,服务大众。
  做事刚柔并济。
  欣慕善行,亲近君子。
  有美好的食物会分送他人。
  不靠近小人。
  时常积阴德,给人方便。
  从小能帮忙治理家务。
  对来乞求的人,不生厌恶心。
  克制自己,利益他人。
  不促成恶事,不嗜爱杀生。
  听到或遇见事情,心不惊慌。
  与人约定,不会失信。
  不轻易改变行持和操守。
  睡前常静思自己的过失。
  勇往直前,不耽心过去,也不为往事沾沾自喜。
  不让人产生憎恨心。
  不文过饰非,不掩饰自己的缺失。
  为人做事圆融周到。
  受人惠恩和帮助不会忘记。
  心量广大。
  不欺善怕恶。
  怜愍救济孤儿、寡妇和急难的人。
  不帮助强人欺侮弱者。
  不忘故旧的情谊。
  常做有益公众福利的事业。
  不多说话,不打妄语。
  得到别人的赠与,常心生惭愧。
  谈吐井然有序,声音轻柔。
  当别人正在言谈时,不插话。
  时常谈论善事和别人的优点。
  不嫌弃粗衣淡饭。
  随时随地表现适当的方圆曲直。
  听到善言善事,行之不倦。
  了解别人的饥渴劳苦,而且时常加以体恤。
  不挂念他人的旧恶与前隙。
  故友有难,竭力济助。
  做到上面三十六项,将来(或来世)便可以位极人臣,长寿善终。如果做不完全,则福祸相折;做得越少,福禄越差。做到三十项的人可以荣登刺史(相当于现代的省主席),做到十项以上的人,可以做上县令或辅佐官,做到五项或七项的人也会大富。(译自《命运在您心上》第二十六页)节首一念仁善,顿改贫夭.裴度是唐朝人,年轻时,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中以教书糊口维生。他的学问虽然渊博,无奈时运不济,屡试不中。
  有一天,他走到街上,经过一座寺院,看见一行禅师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后,才去请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禅师熟视良久,说:「你天生贱相,今生不但没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是一种乞食街头、饥饿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裴度听了,心里非常伤心,整天垂头丧气,连教书都无精打采。
  数天后,裴度到香山寺去漫步,看见寺里有一位妇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祷,祷告完毕,匆匆离去。裴度看见案桌上有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个翠玉带和二个犀带。他想:这一定是刚才那一位妇女所有,于是坐着等待失主。
  到了下午四点钟,那位妇女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匆匆地进门,扫视案桌一遍,不禁哇然大哭。
  裴度上前问她,妇人哭着说:「家父病重,家产当尽,昨日我请到名医,略有起色,所以今天早晨,我赶去亲戚家,借到一条玉带,准备典押借款,做医药费。我行经此寺,顺便入寺祈祷,不料心急匆忙,忘记携走玉带,等我到了典,才发现遗失玉带。我没有钱,家父一定无法活命,尚有家母和弟妹待养,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说完,又大哭起来。
  裴度奉还原物,妇人拜谢而去。
  裴度回家途中,又遇到一行禅师。才走离数步,一行禅师呼唤裴度转身,对他说:「你必定做了一件很大的阴德,我看你的容貌,蛇入口变为玉带纹,不但不会饿死,而且将来有无量的福报,可能会出将入相!」
  裴度怕一行禅师讽刺,回答:「爱说笑!大师说话怎么前后矛盾呢?」
  一行禅师回答:「七尺长的身体不如一尺长的脸,一尺长的脸不如三寸长的鼻子,三寸长的鼻子不如一点心!」
  裴度笑着说:「人心怎么相呢?」
  一行禅师回答:「要知天上意,须在云中取,要知心内事,须辨眼中神。你积了阴德,目光不浮,紫气贯睛,口角纹长过陂池这部位,而且胡子均匀变美。做了阴德,脸上的相便会有所改变,你必定享受极贵的福禄无疑!」
  于是,裴度就把刚才在香山寺,拾还玉带的事告诉一行禅师,禅师也嘉许他的善行。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进士,由于官运亨通,过了十多年,他升任「博办大学士」(相当于今天的副行政院长),不久,又升为首相。他升任首相的经过非常曲折:
  裴度起初奉朝廷的命令,出使蔡州,向诸军宣达政令,回到朝廷后,裴度向朝廷呈奏攻取叛贼的书状。
  王承宗和李师道等叛贼计谋阻扰蔡州的援军,因此暗中潜伏京师,刺死掌握大权的重臣,而且杀害了宰相武元衡。他们三度用剑袭击裴度,第一剑,砍断了鞋带,第二剑刺中裴度的背部,却只划破了他的内衣,第三剑轻微刺伤裴度的头部,恰巧他戴了毡帽,所以剑伤不深。正当叛贼追杀裴度时,裴度的随从王义,抓住叛贼而呼叫,叛贼回身用刀砍断王义的手,裴度才能逃脱。由于裴度逃走过于仓促,不小心掉落沟壑中。叛贼以为裴度已经死了,所以才舍离而去。
  皇上说:「裴度能够脱险,全是天意(其实是他的福报)!」于是命令裴度为「淮西招讨使」,而平定了淮西的内乱,并且封他为「晋国公」,经常奉命出使边地诸国。四夷的君长,一定会询问裴度的年龄相貌,由此可见中国和夷族对他是多么敬畏和佩服!
  裴度事奉四位皇帝,始终表现了很好的品德。他有五个儿子,也都被朝廷赐封爵位。(《唐书》「裴度传」)
  (评)裴度在香山寺拾获贵重的玉带,看见遗失玉带的妇女来了,才把玉带奉还她。那位妇女感动得流出眼泪,拜谢他,裴度笑着说:「你还是尽快回去救令尊吧!」后来精通面相和命理的人告诉他:「阁下积了阴德,前程万里,不是我所能预知的!」
  裴度遇到叛贼,三度被砍杀而没死,这岂不是韩愈所说的:「盗贼砍不死,是神在扶持吗?」其实,这正是裴度良好的品德所造成的。
  为什么裴度还玉带这件事能使他转短命为长寿,变贫贱为富贵,而且得到这么大的福报呢?
  因为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就在一个贪念。裴度的心比较清净,不但对他人所遗失的贵重物品无动于衷,即使生死的问题,他也能置之度外。他心量宽广,所以福德也广大。如果他真的以归还别人的遗物,心中一直庆幸自己拥有很好的德行,甚至向人大肆吹擂,那么他所得到的福报也就微少了。(《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一百二十二页)  ­

 
 

路过

雷人

握手

鸡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琵琶行论坛 ( 赣ICP备12000882号 )

GMT+8, 2024-3-28 18:37 , Processed in 0.02763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